【求索】保障粮食安全 赋能“强城行动” ——温州市粮食产业集团的转型密码
张少春
粮仓满,天下安。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关系国家经济的压舱石、关乎国家安全的大战略。作为市属国有粮食产业运营主体,温州市粮食产业集团(以下简称粮食集团)自2022年10月组建以来,通过重构粮食产业链条、深化国企服务属性、创新经营模式,为地方粮食企业转型,赋能“强城行动”,提供粮食安全保障。
转型破局
温州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资源相对匮乏,是典型的粮食主销区。2023年,市域内粮食产量69.89万吨,缺口159.64万吨,粮食自给率仅为30.45%,约六成粮食依赖省外调入,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至关重要。市粮食集团以“温润民生粮安天下”为使命,聚焦“打造地方粮食企业龙头”目标,不断构筑产业链,打造现代供应链。
第一,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从“储备保障”到“全链可控”的破界实践。强化储备能力。聚焦粮油储备核心职能,应用“智慧粮库”系统实现储备全周期智能管控,投入绿色低温、气调等储粮技术,获省级代储资格;布局合理的储备库点网络,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中心粮库,与潘桥、河头龙等粮库形成“东西集聚、多点联动”格局;完善应急体系,建成运营应急大米加工厂,履行市本级应急加工任务,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构建供应链体系。突破“单一储备”局限,延伸粮食产业链条,在蛋白饲料、玉米大豆等大宗商品贸易领域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6.28亿元。创新“东北产区共联共建”模式,形成“产区直供—仓储调度—市场流通”的闭环供应链,保障粮食供应稳定,并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粮食中心市场平均库存约8000吨,应急时可第一时间调运至缺粮地区,满足全市群众需求。数字赋能监管。推动粮食安全监管从“人工巡查”向“智慧管控”转型。粮食中心市场建成“网粮交易中心”和食安快检室,实现粮食质量安全实时检测;依托“温粮商城”线上平台,整合交易数据、库存信息、价格动态,为精准调控提供数据支撑,构建“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的智慧安全体系。
第二,深化民生服务内涵,从“基础供给”到“综合服务”的转型实践。升级市场环境。聚焦下属两大专业市场环境提质:粮食中心市场推进光伏发电惠商、地坪沉降修复,为商户降低运营成本;浙南农副市场完成智能水电系统改造、排水管网升级、电线上改下等工程,惠及700多户经营户和800多户住户,将传统市场从“交易场所”升级为“整洁、安全、便捷”的社区生活空间。拓展服务场景。依托“温粮商城”线上平台,提供“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便捷服务,破解老年人“购物难”、年轻人“时间紧”的痛点。通过“网粮交易中心”简化商户交易流程,提升交易效率;组建粮食收购服务志愿队,在收购点设置便民服务站,并简化粮食收购流程,晚稻收购服务满意率逐年上升;粮食研学项目入选温州市“瓯江红”党群服务“十大好项目”,累计服务超3000人次。赋能商户成长。改变“收租管理”的传统模式,组织经营户参与业务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分享供应链管理、线上运营经验;增设叉车专项培训,同步提供考试报名、流程指引等配套服务;建立商户反馈机制,形成“企业赋能—商户增效—民生受益”的良性循环。
第三,创新经营业务模式,从“传统运营”到“多元协同”的突破实践。业务拓展方面,突破传统粮油贸易局限,构建“大宗商品贸易+粮油经营+平台经济”的多元业务体系;粮油经营拓展竞争性投标业务,深化东北产区合作,推出“温粮臻选”系列品牌;依托“储备粮交易平台”“温粮商城”,实现线上交易规模与商品种类稳步增长,形成“线上平台+线下实体”的双轮驱动。资产盘活方面,针对15.69万平方米经营性资产“数量多、分布散、权属不清”的问题,倒排攻坚:完成瑶溪粮库、浙南农副市场等超6万平方米资产的确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海城粮库、藤桥粮库等资产清占与异地资产处置,提升资产利用率。改革赋能方面,以改革破局,快速完成3家科级建制企业的架构优化与人员整合,理顺管理体系;实施中层及主管级员工竞聘上岗、管理人员轮岗交流、绩效考核同级扩差等机制,激活队伍活力;加速经营转型,将授放权改革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企业从“行政化管理”向“市场化运营”转型。
未来展望
目前来看,温州仍存在政府储粮压力大,浪费,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如政府储粮,温州作为粮食主销区,在大力收购本地粮农种植的粮食以外,还需要大量外购,后续还要在仓储、轮换、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做好绝对保障,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
未来,粮食集团将持续多方面发力。一是强化数字深度赋能,推动“智慧粮库”“智慧市场”建设,接入国家粮食数据平台,实现储备、交易、物流数据的实时共享;二是深化产业链协同,扩大“东北产区共联共建”模式,延伸预制菜、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务,提升产业附加值;三是拓展供应链上下游,挖掘多元化采购渠道并布局跨境贸易,构建“源头采购—精深加工—市场分销”的全链条体系;四是探索共富路径,联动乡村合作社、农户,建立“订单农业+保底收购+利润分红”机制,让粮食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助力器”。
作者系温州市粮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