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新时代纪念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
林颖欣 孙武安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天安门举行盛大阅兵。这场隆重的阅兵仪式,既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宣誓。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勿忘历史,要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牢记国家衰败落后的深刻教训、汲取团结奋斗的宝贵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勿忘历史,永远铭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的丰功伟绩。
阅兵仪式上,观礼席上的百岁抗战老兵颤颤巍巍起身,缓缓举起右手敬军礼,全场的掌声久久不息。他们是国家的英雄、民族的脊梁,也是民族苦难与抗争的见证者。回溯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正是无数抗战英雄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不屈意志谱写英雄凯歌,他们的丰功伟绩,理应被镌刻在民族记忆的丰碑之上。杨靖宇在长白山麓的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牺牲时胃里仅有树皮、草根和棉絮;赵一曼面对日寇酷刑坚贞不屈,留下“为国而牺牲”重逾千钧的绝命书。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革命先烈冲锋陷阵的代价,更是全民族无私奉献的结晶。南洋华侨陈嘉庚振臂号召,为前线输送海量物资;河北冉庄老百姓用锄头铁锹构筑16公里地道,以智慧周旋强敌等。同时,我们也要纪念在敌寇铁蹄下惨遭屠戮的无辜百姓,他们的苦难同样是历史不可分割的部分。缅怀先烈是传承“捐躯赴国难”的抗争精神;纪念同胞是坚守“人命至上”的文明准则。前者让我们懂得“为何而战”,后者让我们明白“为谁而守”。对英雄的敬畏、纪念与学习,不仅是对历史的交代,更是一个民族保持生命力与前进力的核心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缅怀革命先烈、崇敬英雄模范、弘扬抗战精神,并激励后人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勿忘历史,永远牢记国家衰败落后就要挨打受辱的深刻教训。
阅兵仪式上,东风-5C洲际导弹、歼-20S战机等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军事航天、网络空间部队等新质作战力量亮相。这场盛典不仅展现大国军威,更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复盘:唯有铭记“国家衰败落后必遭挨打受辱”的血泪教训,方能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空前危局正是“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真理最为惨痛和直观的注脚。每一段苦难历史的背后,都印证着“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尊严”的冰冷法则。同时,这次阅兵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和平发展决心的重要契机。中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阅兵仪式上展现的先进武器装备,是中国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实保障,同时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们须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经济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在科技领域坚持自主创新,在国防领域推进军民融合。更要将历史教训融入国民教育,让年轻一代通过设立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代表的纪念场所、国家纪念日等方式感知落后挨打的残酷,从而激发起投身国家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史为鉴、砥砺前行,将历史教训转化为强国兴邦的动力,将民族苦难沉淀为奋进拼搏的底气,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不再重蹈落后挨打的覆辙,让民族复兴的征程行稳致远。
勿忘历史,永远牢记中华民族只要团结奋斗就能够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宝贵经验。
阅兵仪式上,56个民族代表身着盛装参与,与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并肩而立,在庄严的乐曲中共同缅怀历史、致敬胜利。这场跨越地域、民族与国界的集体纪念,不仅是对全民族抗战的传承,更表明中华民族只要拧成一股绳,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当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汇聚成了全民族抗战的浩荡洪流。从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到敌后战场的艰苦斗争,从将士的奋勇杀敌到民众的毁家纾难,从海外华侨节衣缩食捐献飞机坦克到西南联大师生跋涉三千里山河坚持教育救国,无数仁人志士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紧紧相连,凝聚成了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因此,抗战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奋斗的史诗。正是这种超越分歧的家国情怀,使得中华民族能够繁衍生息、独立解放,直至实现伟大复兴。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不断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