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浅析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要点
王荣槐
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的74篇著作,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文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并阐述习近平经济思想,《文选》呈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首先,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文选》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重要原创性贡献作了充分反映,包括新常态、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等重要论断。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怎么干》中指出:“由于目前的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我国经济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指出:“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二○○六年峰值的百分之六十七下降到二○一九年的近百分之三十二,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最高时的百分之十以上降至目前的百分之一左右,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七个年份超过百分之百。我们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是有实践基础的。”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中指出:“去杠杆,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我国企业部门债务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一百六十五,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其中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负面影响最大。”“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地方政府要加快转变发展理念,不能再走靠高负债拉动增长的老路。”明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其次,坚持和运用做好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突出强调百分之一,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中指出:“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强调推动国内发展与全球发展相互促进。这不仅体现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还体现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全球化面临新的挑战,但趋势不可逆转,在开放中提升竞争力、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密不可分,必须动态平衡。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所以,我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中指出:“积极稳妥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国外农业资源是一项长期战略布局,实际上我国一直在实施。据测算,通过国际贸易和合作,我们利用了国际上相当于七亿亩播种面积的土地生产粮食和大豆、棉花、糖料等农作物。现在,有必要积极稳妥扩大这一战略布局,但必须谋定而后动。”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最新审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整体债务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一百,部分城市债务率甚至超过百分之二百。大量债务靠土地抵押融资、靠转让土地还本付息。有材料反映,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圈地、囤地,把今后二十年的土地都卖了。如果转让土地收入不可持续,就会变成空头支票。这种寅吃卯粮、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严重状况,存在极大的财政金融风险。”
这些重要论述,体现在这部专题文选收入的重要文稿中。学习《文选》第一卷,不仅要把握理论逻辑,更要注重联系实际,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转化为推动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应因地制宜落实。《文选》第一卷是我们深入理解和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教材。通过系统学习,可以更加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更加坚定不断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单位:中共温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