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重塑温州老酒竞争力 推动历史经典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来源:温州日报

  徐亮 谢瑞霞 徐源

  中国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作为我国独有的酒类品种,承载着数千年的酒文化底蕴。温州酿酒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当时温州酒已享誉全国——南宋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中,温州“满心堂”“丰和春”“蒙泉”三款酒位列全国名酒第二。历史上,温州酒坊遍布城乡,但多数品牌影响力局限于区域范围;直至20世纪60年代,温州酒产业初具规模,各县相继设立酒厂,产品畅销港澳台、东南亚及欧洲地区,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一度供不应求。

  温州老酒以乌衣红曲、糯米为原料,传承传统古法酿造工艺,于2004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原产地标记产品。然而近年来,受企业改制、经营不善等多重因素影响,温州老酒产业逐渐式微,市场份额持续被外地品牌挤压。

  为重塑温州老酒产业竞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现提出以下建议。

  强化产业规划引领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编制专项发展规划。建议由市级相关部门牵头,联合本地酒企、行业协会及专家学者,共同编制《温州老酒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规划需明确未来十年产业发展目标,涵盖产量增长率、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建设推进、国际化布局等核心维度;同时深入调研产业现状,全面梳理企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销售渠道及品牌影响力,精准识别发展优势与短板,结合国内外黄酒市场趋势,确定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并制定分年度、分季度的实施步骤与时间表,确保规划可操作、能落地。

  健全行业标准体系。建议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行业协会,组织专家与企业代表制定《温州老酒生产技术规范》《温州老酒质量标准》。其中,《生产技术规范》需覆盖原料采购(明确乌衣红曲质量指标、糯米品种及产地要求),酿造工艺,生产环境,设备维护等全流程,保障传统工艺科学传承;《质量标准》需明确酒精度、糖分、氨基酸态氮等关键理化指标,以及色泽、香气、口感等感官评价体系,同时推动企业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与可追溯体系,提升产品品质与消费者信任度。

  优化政策支持举措。建议市政府设立温州老酒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设备升级与品牌推广——对技术研发项目按投入比例给予补贴,对购置先进生产设备的企业提供购置补贴;实施税收优惠,将企业研发费用纳入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范围,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在用地保障上,优先支持温州老酒生产项目新建、扩建需求,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给予重点倾斜。

  推动技术创新突破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推动成立“温州老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整合本地酒企、高校、科研机构资源,定期开展产学研合作,集中攻关酿造工艺优化、产品品质提升等关键技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依托企业生产场景与院校科研力量,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引入专业咨询机构定制数字化方案,提升生产智能化与管理现代化水平。

  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支持本地高校、职业院校增设酿造工程、酒类营销等相关专业或课程,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培养兼具技艺传承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由人社部门组织培训机构,针对企业员工开展酿造操作、质量检测、设备维护等系统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职业资格认证,提升员工专业素养与职业竞争力;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在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增强员工归属感与创造力。

  加强品牌文化建设

  拓展国内外市场

  重塑品牌核心价值。由市级相关部门牵头,联合专业品牌策划机构,对温州老酒品牌进行系统规划与形象整合,确立统一的品牌标识、宣传语与文化叙事,挖掘温州老酒历史底蕴与工艺特色;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在地方电视台、报刊开设专题栏目,传播温州老酒文化与产业故事,同时运营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提升品牌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知名度;定期举办温州老酒文化节,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经销商、文化爱好者参与,通过产品展览、品鉴体验、技艺展示等活动,增强品牌影响力,促进产业交流合作。

  多维度拓展市场空间。组织企业参与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等重要展会,设立温州老酒专题展区,强化整体品牌输出;推动企业与大型商超、主流电商平台合作,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销售网络,提升产品市场覆盖率;依托温州侨乡资源,加强与海外温籍商会联络,借助其渠道推动温州老酒进入国际市场,同时组织企业参与国际知名酒展,开展海外品鉴会与跨境营销活动,提升产品国际知名度与市场份额。

  通过上述措施的系统实施,有望为温州老酒产业注入新动能,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这一历史经典产业重焕辉煌。

  作者徐亮系市政协常委,谢瑞霞系温州开放大学副教授,徐源系民进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