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并举 推动温州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 来源:温州日报

  吴王宁

  养老服务是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温州市作为浙江省老龄人口大市,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截至2024年,温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3.15%,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失能老人占比4.2%,养老服务刚性需求显著。温州在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探索,从早期的普惠式服务逐步向多元化供给转变。然而近年来,受服务供给碎片化、信息不对称、专业人才短缺等因素影响,温州养老服务面临资源配置失衡、服务精准度不足等问题,大量养老床位闲置与部分老人“一床难求”现象并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养老服务需求精准识别与均等化政策创新入手,推动温州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应用构建精准服务体系

  推动建设“温州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数据资源,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档案、服务记录等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复用”。鼓励养老机构与高校、科技企业合作,成立“温州智慧养老技术创新联盟”,集中攻关需求识别算法、智能服务匹配等关键技术;支持养老机构引入智能手环、红外探测器、智能血压计等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老年人健康数据与安全信息,通过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分析、风险预警,为需求精准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建立“多源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精准匹配”的需求识别体系。一是拓宽数据采集渠道,整合政务热线诉求、医疗机构诊断记录、社区探访反馈等数据,结合物联网设备无感采集的健康数据,形成全面的需求数据库;二是优化数据处理流程,通过数据清洗、脱敏、集成技术保障数据质量,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取老年人需求类型、强度、紧急程度等特征;三是构建个性化服务匹配机制,基于老年人年龄、健康状态、自理能力等维度进行分层分类,依托平台为不同群体推送定制化服务方案,如为失能老人匹配24小时护理服务,为独居老人推送定期探访与安全监测服务,实现“服务找人”。

  针对老年人数字使用门槛较高的问题,开发适老化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简化智能设备操作界面,增加语音交互、视频辅助功能,方便老年人使用;在社区设立“智慧养老服务站”,配备专业人员指导老年人操作智能设备,帮助老年人查询服务信息、预约服务项目;推动“养老地图”数字化应用,整合全市养老机构、助餐点、康复中心等资源,通过手机APP、社区大屏等渠道实时展示资源位置与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可及性。

  加强资源整合协同

  提升服务均等化水平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政府层面,牵头成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协调会,解决医养结合、费用结算等跨部门问题,如推广永嘉县“双轨制”结算经验,实现医疗费用按医保政策报销、养老费用参照养老项目标准收费;市场层面,鼓励国有企业、科技企业参与养老服务,支持市管国有企业利用自有闲置物业开展养老托育服务,对普惠性养老机构给予租金减免,引导科技企业开发智慧养老解决方案;社会层面,培育专业养老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养老顾问+志愿者”服务机制,开展入户评估、定期探访等服务,弥补专业服务资源不足。

  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资源投入,在乡镇新建或改扩建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村社增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点,重点提升农村地区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基础服务能力;建立城乡养老服务对口支援机制,组织城区优质养老机构与农村养老机构结对帮扶,通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利用智慧养老平台打破城乡服务壁垒,推动城区优质医疗、康复资源通过远程服务形式向农村延伸,如开展远程健康咨询、慢病管理等服务,缩小城乡养老服务差距。

  支持温州本地高校、职业院校增设养老服务与管理、健康照护等相关专业或课程,结合传统护理经验与现代智慧养老技术,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由人社部门联合养老机构开展蕴含现代智慧养老技术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养老护理员、养老顾问等岗位开展系统培训,实施职业资格认证,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引导养老机构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对在服务一线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现金奖励、荣誉表彰,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从业人员归属感与职业认同感,缓解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通过上述措施的系统实施,有望破解温州养老服务供需错配、资源不均等难题,推动养老服务从“普惠覆盖”向“精准适配”转型,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助力温州打造全国智慧养老与服务均等化示范城市,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幸福、健康、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作者单位:温州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