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四千精神”再出发:温州模式的时代跃迁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8日 来源:温州日报

  姜欣彤 李红

  瓯江之畔,雁荡山麓,有一种精神力量,始终推动着这座城市奔腾向前。它就是曾激励无数温州人闯荡四海、创造奇迹的“四千精神”。四十载光阴流转,自《解放日报》首提“温州模式”与“四千精神”以来,时代浪潮已几经翻涌。当“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响彻神州,当“新质生产力”的蓝图徐徐展开,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四千精神”,是否仍葆有青春,积蓄着续写新时代篇章的磅礴力量?答案是肯定的——它仍焕发着活力,在时代的淬炼中被赋予新的内涵,正驱动着温州开启一场波澜壮阔的“再出发”。

  “走遍千山万水”

  从“闯市场”到“链全球”

  “走遍千山万水”,是为生存与发展闯出一方天地。温州偏居一隅,面海靠山,没有资源,没有“出路”。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萌芽,上百万温州人靠一双脚板走遍全国:永嘉桥头的农民肩挑纽扣样本跑遍各地服装厂,将小纽扣做成大产业,赢得“东方纽扣之都”美誉;乐清柳市的供销员们带着低压电器样品流转各地企业,在推销产品的同时收集市场信息,一举成就“中国电器之都”。温州人以“船小好掉头”的灵活策略,绘就了一幅“行商坐贾遍天下”的壮阔画卷。

  今天的“走”,视野更为宏阔。温州企业的足迹已跨越山海,迈向全球:青山控股在印尼开发镍矿产业园;正泰集团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一众鞋服企业依托跨境电商将产品直销欧美。这不再是简单的商品外销,而是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全球深度布局。现如今,温州人用“数字足迹”重构贸易网络,以“投资足迹”整合优质资源,实现了从“闯市场”到“链全球”的跨越。这新时代的“走遍千山万水”,标志着温州已从昔日“闯市场”的探路者,蜕变为今天“链全球”的筑路者。

  “说尽千言万语”

  从“谈生意”到“塑品牌”

  “说尽千言万语”,是为信任与合作搭建沟通的桥梁。在信息闭塞、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的年代,温州人凭借真诚与执着,用质朴的坚持叩开市场大门:龙湾阀门销售员蹲守在工厂车间,一遍遍演示产品性能;平阳塑料包装品商人带着样品辗转各地展销会,耐心解答每个客户的疑问。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建立信任,用最朴素的沟通促成合作。

  如今的“说”,内涵更为丰富。温州企业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产品推销,而是致力于讲述品牌故事、传递价值理念:报喜鸟在全球门店推行定制服务,用匠心工艺诠释东方美学;森马集团通过国潮IP联名,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新一代温商运用多语种官网、海外社交媒体、国际展会等多元化渠道,将“温州声音”传向世界。这新时代的“说尽千言万语”,实现了温州从“谈生意”到“塑品牌”的跃升。

  “想尽千方百计”

  从“善变通”到“勇创新”

  “想尽千方百计”,是突破困境的生存智慧。面对“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限制,温州人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柳市镇在无产业基础、无政策支持的“双无”困境下,从“前家后厂”的家庭作坊起步,靠榔头敲出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看似“土办法”的背后,是温州人敢闯敢试破解难题的创新精神。

  进入新时代,“想”的内涵也时刻进步着。今天的温州企业,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瑞浦兰钧能源投入巨资建立研发中心,在动力电池领域突破多项核心技术;伟明环保从设备制造迈向技术输出,在国内开创了国产化设备以BOT方式投资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先河。从“模仿跟进”到“原创引领”,创新已成为温州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温州人正用“敢想敢试”的基因,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不断攀登,成就发展质变的破局之道。

  “吃尽千辛万苦”

  从“忍艰苦”到“克难关”

  “吃尽千辛万苦”,是在艰难岁月中淬炼出的坚韧品格。老一辈温州创业者“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耐劳,是温州精神的宝贵底色:康奈集团创始人郑秀康在自家3平方米的灶披间开始创业,为研制第一双皮鞋连续三个月每天只睡4小时;正泰集团创始人南存辉在创业初期与伙伴们轮流睡在机器旁的水泥地上,为采购原材料坐几十小时硬座火车。正是这种坚韧的品格,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温州企业家。

  新时代的“苦”,形式在变,本质未改。它不再是物资匮乏的窘迫,而是创新突破的阵痛;不再是生存压力的逼迫,而是追求卓越的自觉:华峰集团的研发团队,为了突破己二腈技术壁垒,在实验室里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己二腈生产技术,打破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从老一辈“忍艰苦”求生存,到新时代“克难关”谋发展,这份坚韧始终是温州企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作者单位:姜欣彤,中央民族大学;李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