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宣传动态  ->  双百计划  -> 正文双百计划

陈晓榆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1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陈晓榆

  单位:龙湾区瑶溪街道

  职务:宣传干事

  年度主抓项目:打造“视·听”品牌推进基层理论政策宣讲:通过数字化媒体、本土特色与宣讲相结合,打造“视·听”品牌,进一步推进基层理论政策宣讲活动。

  一是文艺式融入讲打造“视”品牌。依拖“瑶溪微剧社”,专门使用温州话,将理论政策融入文艺表演,创作贴近百姓生活的文艺小品,如《闹新春》、《洗脚》以及围绕城中村改造编排的小品《改变》,通过文艺节目润物细无声地宣传好政策理论,进一步发挥宣讲教育效果。

  二是音频式随时听打造“听”品牌。在瑶溪发布微信公众号上创设“姚川之声”宣讲平台,开辟理论麦克风、政策小喇叭、常识随身听等栏目,目前已通过音频的方式录制市党代会精神、D级危旧房、村级组织换届等理论政策,下步将围绕城中村改造、市两会、党的十九大等重要的精神进行录制并通过微信进行转发,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聆听到上级的政策和理论知识,进一步推进基层理论政策宣讲活动。该项目于3月启动,同时开设栏目理论麦克风,3月底开设栏目警钟长鸣中、常识随身听,4月份正值村级换届期间,以栏目警钟长鸣中为主,通报村级组织换届违纪事件,并穿插其他栏目。5-12月份将以城中村改造、剿灭劣V类水为主,运用政策小喇叭宣传相关时新政策,常识随身听宣传拆迁前后的变化、给百姓带来的利处、经济账等以及劣V类水的定义、危害、日常生活中防范措施等,期间穿插党的十九大等重大会议精神(理论麦克风)、党员干部自律(警钟长鸣中)等播音内容。

  在宣传中学习和收获

  近来,瑶溪发布微信公众号上的一档以文艺小品为形式,用温州方言演绎的视听节目,渐渐在本地流行开来。这档“视·听”栏目旨在推行基层理论政策宣讲,栏目负责人是1993年出生的姑娘陈晓榆。陈晓榆去年入职瑶溪街道,是一名宣传干事。“视·听”品牌推进基层理论政策宣讲项目是她今年被列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双百”培育计划主抓的一个项目。陈晓榆道出打造该项目初衷:由于瑶溪街道去年至今年有好几个村和一个片区进行了拆迁,导致现今村民居住地分散,使得基层宣讲活动难以集中进行,“既然你来不了,那我就把宣讲送到你耳边”。

  项目启动于今年3月,最初以普通话录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她跟同事们一起讨论,认为可以尝试更接地气、更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栏目深入群众。“我们街道有一支文体队伍,叫做瑶溪微剧社,也就是现在的瑶溪曲艺协会。他们的小品《拆迁》《常回家看看》等都具有深刻内涵,非常符合我们基层宣讲的要求。”就这样,全新的“视·听”品牌诞生了。

  陈晓榆说,“这个项目不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我只能说我正在参与并为之努力。”目前,“视·听”品牌分为两部分,一是依托瑶溪微剧社,以贴近百姓生活的文艺小品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宣传政策理论的“视”品牌。其《闹新春》《洗脚》以及围绕城中村改造编排的小品《改变》都深受群众喜爱,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二是在瑶溪发布微信公众号上创设的“姚川之声”宣讲平台。平台开辟有理论麦克风、政策小喇叭、常识随身听等栏目,目前已通过音频的方式录制市党代会精神、D级危旧房、村级组织换届等理论政策,下一步将围绕城中村改造、党的十九大精神等进行专题录制,让群众随时随地能聆听到上级的政策和理论知识。在同事眼里,生活中陈晓榆是个挺爱笑,神经又有一点点大条的女生,工作中的她却有着那么一点强迫症,从不喜欢拖拉,经常熬夜完成工作。栏目材料和录音一旦交到她手上,不论是否是上班期间,或是正在外出中,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电脑前,出差时她也一定带着笔记本电脑。她有一句口头禅,“这年头,时效性最重要。”她说,由于大家都承担着其他工作,把握理论政策精神将时评稿件变为录音稿、再转化为音频也需要时间,她们只能尽量将之缩短,抓住理论政策的最佳宣讲时机。

  “在寻找和撰写材料的过程中,时常感到捉襟见肘。一两个人的时评往往不够,如果可以在街道干部中挑选文笔优秀的人加入街道时评撰写员中,负责时评的挑选修改,使之变成一份适合栏目的材料,可能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陈晓榆笑称,她在工作中也时常有一种笔力急需提高的紧迫感。 “栏目诞生才7个月,尽管收获了一些关注度,但还仅仅称得上‘刚会走’呢。”陈晓榆告诉记者,宣传的工作繁杂却不重复,因为事随时变,社会正能量也在不断涌现。因此,她在这个岗位上始终保持着好奇与热忱。“宣传工作是一个学习推介的过程,我们作为推介者在传递政策精神、发现和树立典型的过程中,其实也一直是在学习和收获。”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