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文化礼堂  -> 正文文化礼堂
温州文化礼堂巡礼大型采访活动走进文成西里

天顶湖畔的“精神乐园”,让心与心更贴近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0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文成县西里文化礼堂,西里村舞蹈队队员正在打腰鼓

  与往常一样,只要一有空,文成西里村的村民叶方标就会提着水桶拿着抹布,到西里文化礼堂擦洗椅子。这位70岁老人说,“文化礼堂就是我们村的脸面,不能脏。”

  西里村位于文成天顶湖景区内,在这里,西里文化礼堂承载起千年古村的淳朴民风,更是村民的精神家园。

  “老年灶”免费提供两餐

  西里文化礼堂共有三层楼,一层是占地1500平方米,可容纳700多名村民的礼堂。楼上有棋牌室、谈心室、理发室、春泥活动室、农家书屋、书画室。在文化礼堂的室外广场上,还设置了一条文化长廊,介绍西里村的历史,名人乡贤、学子、长寿老人等。

  2年前,西里文化礼堂刚建成,70岁的叶方标跟老伴去了阿根廷帮女儿经营超市。去年底回到西里村,叶方标发现,村民的心靠得更近了——妇女走出家门,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村里的孤寡老人,每天能在礼堂“老年灶”免费吃上两顿热腾腾的饭菜……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叶方标养成了到文化礼堂擦洗椅子的习惯。

西里文化礼堂

  “荣誉墙”晒出最美人物

  西里文化礼堂门口设有村里“荣誉墙”,其中一个版块是专门展示村里最美人物事迹。最新一期上榜的是村民叶旭珍、厉孔丹。

  叶旭珍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已失去自理能力,叶旭珍与哥哥叶旭光挑起了照顾父亲的重担。叶旭珍给父亲洗脸换衣、喂汤喂药,让老人安度晚年;在夫家同样尽心尽责照顾公公与婆婆,用孝心演绎人间真情。

  厉孔丹的母亲瘫痪在床20年,父亲也患有重病。厉孔丹毫无怨言,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双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传统美德。

  最美的故事在西里村一直演绎着。西里村支部书记黄国华说,文化礼堂建成后,民风民俗有了很大改变,也涌现了一大批最美村民的事迹。

  “敬老节”引发效仿热潮

  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古村庄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180多人,村训写着“尊老爱幼,人之美德”。

  西里文化礼堂落成后,村里有了敬老节:每逢重阳节,在文化礼堂里大摆筵席,宴请60周岁以上的老人;70周岁以上老人获得一份慰问品。热闹的场景,不亚于春节过年回家吃团圆饭。

  “敬老节由村里经商的人或者知名人士提供资助,每次要2到3万元经费。”西里村支部书记黄国华说,每年敬老节,村民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掌勺的厨师、摆放桌椅与洗菜端菜的帮工,都是村民来担当,没有请外援。

  文成县百丈漈镇宣传委员刘旭红说,西里村敬老节举办两届后,在天顶湖周围村落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附近几个村纷纷过来取经,西段村在今年也准备举办首届敬老节。

  “舞蹈队”登上村晚舞台

  自从文化礼堂建成后,不少村民将这里作为周末必来场所。今年38岁的厉建有说,他几乎天天都会去文化礼堂,以前吃完晚饭他就是待在家里看电视,现在有了好去处:到文化礼堂下下棋、打打牌,还能看很多表演。

  39岁的江伟华是西里文化礼堂的总干事,也是西里村舞蹈队的队长。她说,几年前,村里流行广场舞,大家跟着碟片学。刚开始就几个人跳,后来人越来越多,每天清晨、傍晚,男女老少都会集中在广场上,最多的时候有40多人。后来成立了舞蹈队,排练场地也挪到了文化礼堂。“姐妹们再不用摸黑到篮球场跳了。”江伟华说,过去跳广场舞都要去附近的篮球场,没有灯光照明,刮风下雨更没法进行。现在有了文化礼堂,这些都不成问题,“娱乐锻炼一点不耽误。”

  “2017年的村晚,我们上台表演了。2018年我们打算来个旗袍秀。”一名队员自豪地说。

  传承历史文脉让民俗文化枝繁叶茂

  ——文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文东点评西里文化礼堂

  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那么农村文化礼堂就是汇聚文化灵魂、典藏乡村记忆的重要载体。

  自2013年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百丈漈镇“建、管、用、育”一体推进,高标准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家,另有1家正在施工建设。同时,百丈漈镇积极推进文化礼堂常态长效发展,以百丈漈镇西里村为例,通过近三年的创建,让西里文化礼堂这棵参天大树,根植在百丈漈这片沃土,逐渐枝繁叶茂,绿染乡野。

  一、建设求“实”,注重群策群力。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西里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建设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设中,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文化礼堂的建设与监督,加强与村中能人、知名人士的沟通联系;建成后,结合村级民俗活动,组织开展贴近群众实际,满足群众需求的文化活动,尤其是让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全过程。

  二、服务求“新”,强化供需匹配。有了文化礼堂,村民自行组织的村晚、舞蹈队、腰鼓队等队伍有了活动场地,县市单位送文艺下乡也有了表演阵地,基层文化服务切切实实得以开展。西里文化礼堂服务项目多种多样,仅今年1~10月份,西里文化礼堂就已开展各类活动40余场次。

  三、使用求“活”,孕育乡情文化。乡情乡愁是乡村社会的集体记忆,挖掘、唤醒这些乡村记忆,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动力。现如今,不仅是老一辈的村民参与各类文化礼堂活动,青少年们也不断融入到西里文化建设的大队伍中来,其乡情文化不断壮大发展,礼堂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而礼堂内展陈的村史民俗、农耕文明,也都成了西里村的文化符号。何群芳 吴祖坚 李雪峰/文 姚卡/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