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书房到文化驿站:文化润泽民心 构筑精神高地
12月5日至8日,文化部、财政部在北京召开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评审会议。温州市作为全省申报的唯一城市,成功取得创建资格。这意味着我市文化服务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影响力有效扩大,为谱写浙江新方位下温州文化发展的辉煌篇章迈出坚实一步。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探索智能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加快“文化云”建设进度,重点解决基层公共文化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以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专题博物馆等文化品牌为载体,以市民文化节、全民阅读节等文化活动为支撑,创新机制、丰富内涵、提升品位,优化都市“15分钟文化圈”,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文化建设带来的便利。
谈到城市书房,市民并不陌生。城市书房是以24小时自助实体图书馆为馆舍基础而创建的一个全开放、不打烊、高品位的城市书房体系。从2014年4月,我市第一家城市书房——县前分馆开放到如今全市25家城市书房覆盖四大区,城市书房犹如一个既定的所在,守护市民的精神世界,成为我市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全国一百多个城市来温参观学习,有些城市对我市城市书房的做法进行了复制。
城市书房产生的效益,慢慢引起全国业内人士的关注。首都图书馆原馆长倪晓建这样评价:温州城市书房把服务根植在百姓之中,在服务中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为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指明了方向。今年7月,温州城市书房和市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共同入选由中宣部、中央深改办指导,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为党的十九大献礼。
文化驿站是市文广新系统联合打造的文化创新品牌项目,采用连锁运行机制,推出各种文化艺术分享、体验活动,丰富市民多元化的文化生活,满足市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今年以来,温州以15分钟文化圈为服务半径,创新深化“1+10+N”模式打造文化驿站,即突出1家龙头文化驿站,形成10家各具特色的文化驿站,带动县(市、区)N个驿站共同创建。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办文化,运用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文化驿站建设,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如今,文化驿站分散在温州的各个角落,它们如同瓯越文化珠链上闪光的珍珠,串联起温州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地域特色、民风传统,然后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在众人眼前。每个文化驿站根据各自场所的特点,推出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据统计,全市文化驿站已建成40个,其中市本级11个,各县(市、区)29个。已建成的文化驿站中,采用社会合作模式的有17个。今年1-9月份,全市各文化驿站共开展惠民活动300场。
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体现公共文化精准化服务,与“城市书房”等服务项目互为补充,形成一定规模的集聚效应,体现城市首位度,这是文化驿站运行之初的目标。市文广新局文化艺术处处长郑云表示,文化驿站一方面可以为市民提供文艺范的、高品质的、时尚的休闲小憩场所,另一方面,与设施内现有的功能互为补充,展现、弘扬、宣传温州文化,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公众文化需求。
面对日益提升的城市文化资源,市民纷纷点赞。“这些书房、驿站的设置以及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政府文化建设过程中惠民亲民的一大举措。”市民王可琴说,在温州,她也能找到文艺气息,觅得精神高地。华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