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文化艺术  ->  瓯越名人  -> 正文瓯越名人

陶瓷上的山河大地——杨学棒作品展故宫博物院开幕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4日 来源:温州日报

  9月13日,“瓷艺生辉”杨学棒个人作品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展。这位来自温州苍南、48岁的瓷画艺术家,成为故宫博物院开展以来,进入武英殿办展的为数不多的当代艺术家,也是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瓷板画艺术展第一人。

  当代艺术家“进宫”不易,其艺术造诣必要接受最严苛的检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次故宫博物院首次开办瓷画艺术展,也从一个侧面窥探出世界当代艺术多元互融的新走向。杨学棒正是一位“能够解析制瓷和传统绘画双重语言密码的艺术家”,此次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作品,让人们看到了当代陶瓷与美术创作擦出的耀眼火花,也让人们看到了祖国大好山河展现在陶瓷上的精致模样。

瓯江胜览图
万里江山瑞雪图
雁荡胜景图

  艺术殿堂里的瓷艺之光

  初秋晨辉映洒下的紫禁城格外恢弘壮丽,从西华门进入,沿着石板路步行几分钟,便看到武英殿,杨学棒“瓷艺生辉”个人作品展在这里举办。

  简朴而庄重的开幕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盛赞“走四方”的温州人“很了不起”,他给予“走进”故宫博物院的温州人杨学棒颇高评价和鼓励,还道出了展览缘何选在武英殿举办:一直以来,武英殿是举办书画展览的特定场所,而现今,书画展览将移至更具书画氛围的文华殿,武英殿就此改为陶瓷艺术展示场所。“杨学棒的瓷画艺术展,无疑是武英殿从书画馆向陶瓷馆转变时期的一个最佳过渡,很有意义。”

  实际上,单霁翔与温州都还有着一点特殊渊源。曾为故宫博物院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捐献大量个人收藏的新中国首任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出生温州,而现今单霁翔是温州郑振铎纪念馆的名誉馆长。也正因此,开展当天,原本有事务在身的单霁翔在百忙中抽空赶来参加了开幕式。

  当日,还有另两位特殊的客人闻讯赶来观展——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工作室主任黄传会和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成钢。黄传会是温州苍南人,“我们家乡有个习俗,若有乡里乡亲办喜事,大家都会赶去贺喜,作为离开家乡四十多年、客居北京的军人,我也赶来了”。

  黄传会回忆,多年前,他曾造访过杨学棒位于苍南的工作室,那时,杨学棒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的文艺工作者,工作室尽管有着浓郁的艺术氛围,却是相当简陋,“他就像个乡村的泥瓦匠,默默劳作,我不知道在一次次烧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流下了多少汗水。今天,学棒的瓷板画有幸走进故宫博物院这座艺术殿堂,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博大的胸怀和传统却又充满创新精神的睿智眼光,也证明了学棒二十几年的艺术追求获得的成功。这是杨学棒本人的荣光,也是苍南人、温州人的荣光。”

  武英殿内,依循着建筑原有的格局,设置有白底布展墙和展示台,杨学棒的101件作品,以长卷、组画、方斗等形式呈现,其中瓷画作品86件,瓷器作品16件,按表达内容分为不同篇章,分区域布展。本次展览没有单独售票,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可免费参观,开展后,游客一波接一波地涌入观展,大家仿佛都被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所感召,自觉地沉淀下心境,每一件作品前,都有耐心品读着它的观众,有人一厘米一厘米挪动着观看瓷板画长卷,好些时间才肯挪动一步,有人弯下腰来贴近了展柜细观,脸都快贴在了展柜玻璃罩上。

  以沙滩为纸到以瓷为纸

  艺术家多诞生于诗意之乡。杨学棒的家乡是温州苍南县龙沙石塘,这个毗邻大海的小渔村如今已荒无人烟,却还难掩秀色,背靠的高山上有古木参天,村头的大海波涛拍抚着沙岸。或许正因吸收了大海和山林的双重养分,给杨学棒作品中的山河湖海带上了震撼心灵的力度。

  杨学棒对艺术的亲近与生俱来,他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幼时家贫,爱好绘画的他常在海边“作画”,以树枝为笔,以沙滩为纸,他也常用黄桅果汁当颜料,在废纸和作业簿背面涂涂绘绘。稍大一些后,他拥有了一支铅笔和六根彩色蜡笔,几乎画遍了《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得意的画作就被他粘贴到墙上,贴满了老家的墙板。

  1987年,杨学棒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主攻油画,师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著名画家全山石教授,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毕业后,杨学棒先后入职过文化局,做过平面设计。得益于美术天赋,杨学棒在平面设计行业混得风生水起,曾获评“中国驰名商标”的“盛宇”和“苍岳”,都是出自他之手。

  设计行业虽与艺术“沾亲带故”,始终不能使杨学棒的内心感到满足。一次,一家企业请他画两幅油画,他不知哪里来的气力,竟然不眠不休画了三个通宵。那以后,在承接平面设计业务的同时,杨学棒也不忘坚持艺术创作,或许是那些年设计行业的大好形势使然,短短几年间,杨学棒实现了脱贫致富,与此同时,他竟也拿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1998年,杨学棒的版画作品《雪山妹》荣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渔路》入选建党80周年浙江美术作品一等奖;《泊》《崛起》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十四次《新人新作展》,2004年又一版画力作《建设者》被评为全国“五一文化奖”等。

  从油画到版画,再到收藏文博和古瓷器,杨学棒的兴趣广泛,最终落到了制瓷与瓷画艺术上。以胎为纸,将画入瓷。杨学棒被这项中国陶瓷艺术中最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深深俘获,多年来,他在潜心研究中国官窑文化的同时,钻研陶瓷美术创作,致力于古代陶瓷艺术品器形、色彩、釉料的研究。

  时至今日,杨学棒已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创作研究二十多年。2011年,他创立了海西文化创业有限公司,他背后还有一支创研团队,目前已研发了250多项国家专利和10项发明。

  传统绘画融入现代创新技法

  瓷上风光,有何不同凡响?专家们不吝溢美之词,认为杨学棒的作品,在传统绘画上融入现代创新技法,利用独特矿物质颜料,实现了在宣纸上和油画布上所不能达到的特别韵味和效果,“能够把画意发挥得淋漓尽致,构建不同的意境,给人全新的视觉享受”。

  展会上,多件作品大获好评,专家们普遍认为,瓷板组画《万里江山瑞雪图》、瓷器作品“青花描金莲花纹瓶”等都称得上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青花描金莲花纹瓶”通体装饰缠枝莲纹,画工精妙,疏密有致,点睛之笔无疑要数从口及底镶嵌的区分各个部分的四条金带。站在这件作品前,杨学棒介绍,“任何一件瓷器作品,正如眼前这个莲花纹瓶,从无到有,共历经七十多道工序,任何环节出一点差错便前功尽弃”,在他看来,在艺术之路上的寂寞求索其实是快乐的,“当终于诞生了一件好作品时,那些报废的不计其数的毛坯与半成品和为此投入的大量时间与金钱,都将在狂喜中化为云烟”。

  高山流水有知音。我国权威文博专家曹静楼曾经对这莲花纹瓶感叹:“它很容易让人产生时间和空间上的错觉,时而是乾隆一朝的盛世风华,时而是欧洲王室的辉煌瑰丽,中西两种不同的古典风韵在不觉间就成为了这件器物身后的背景。”

  高32厘米、通宽668厘米的《万里江山瑞雪图》十分醒目,几乎每一位前来观展的人都会停留观赏。画面中,主峰雄踞、山峦延绵,虚实相应,设色典雅厚重,冷中见暖,一派清朗温馨的气象。这些年来,杨学棒足迹踏遍祖国大好山河,在自然中汲取灵感,捕捉动人意象。中国工艺美术副理事长唐克美评价该作品“在传统上具有创新突破,呈现出匠心独具的新意”。

  赞美家乡之作,总是多出一分乡愁之美。在此次展览中,有多件杨学棒描绘家乡苍南、温州的作品,像白云缭绕的玉苍山,气势恢宏的瓯江胜景等,其中《雁荡胜景图》用浓得不能再浓的墨,画出高高的悬崖峭壁,画面虽简洁,但章法得当,表现明快,寥寥数笔便展现出雁荡山的雄姿,获得许多业内专家夸赞。

  而在杨学棒成功办展的背后,近年来,温州大力建设文化强市,苍南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艺及文创精品的有力举措,良好的创作环境为艺术家带来便利与机遇。杨学棒故宫展能得以成行,就得益于今年温州文博会期间,杨学棒作品展在温州博物馆举行后受到故宫博物院专家的关注。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