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文化艺术  ->  文艺动态  -> 正文文艺动态

数字化3D方式讲述“白象塔的故事”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7日 来源:温州都市报

在温州博物馆内,市民通过微信打印机,打印感兴趣的藏品书签。王诚/摄

  如何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温州博物馆尝试把“白象塔的故事”采用数字化展览,该平台自5月18日上线以来,至昨天,浏览量达到2.1万余次,同期进入博物馆参观的人数则为5.3万余人次。

  走进温州博物馆一楼“白象塔的故事”展厅,与一件件历史悠久的出土文物相对比,左侧的两台现代化仪器很是抢眼。“这台是多媒体展示屏,白象塔大部分文物高清图片、资料以及环拍、3D模型都在里面。”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市民到博物馆参观,只是看看文物的样子和名称,具体资料有限。有了这台多媒体展示屏,市民可以通过直观视觉,深入了解文物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增加更多的文物知识。这也是作为博物馆本身,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

  点击多媒体展示屏里温州博物馆网站“白象塔的故事”展厅,一张张立体的文物图片立刻展现出来。首页就是有着“东方维纳斯”之誉的彩塑观音菩萨像,该文物是温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网页上详细介绍了该文物的历史起源、艺术特点、历史故事以及发现经过等,内容相当丰富。工作人员介绍,“白象塔的故事”数字展览用文物讲故事,用文物说文明,通过互联网分享、传播,向公众讲述东传佛教及其中国化故事。

  1965年面世的白象塔文物,是我市考古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有珍贵文物1000多件,目前200多件文物进入数字展览平台。“我们选取最珍贵、最有代表性的15件文物做成3D立体模型。”博物馆工作人员说,以往专家研究文物时,都要把实物拿出来检查,有时还要拍照,对文物有一定的损伤。做成3D模型后,只要查看模型就能了解该文物的所有信息,比研究文物本身所获取的资料更为详实。

  不过,做一件3D模型过程比较复杂,先要数据采集,然后根据实际比例复原模型、上色等,单件就需要花费约8000元,目前只做了15件。另外,博物馆还环拍了20件文物,所谓环拍是指多台相机在不同角度拍一个物体,同样具有立体观感。

  在“白象塔的故事”展厅,还有一台微信打印一体机。这台仪器屏幕上有博物馆网页二维码,参观者扫描二维码后会出现珍藏文物图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就能打印出书签大小的图像。图像上有文物名称,以及参观者的名字,颇有纪念意义。“这种互动形式,读者很喜欢,一个多月来已经打印了1200多张。”工作人员说,彩色打印成本比较高,每位参观者最多只能打印2张。

  据介绍,“白象塔的故事”数字展览平台,于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正式运行,白象塔出土的众多精美文物在数字平台上安了一个“永久的家”。随着互联网+文博时代的到来,博物馆今后发展的方向将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通过文化遗产数字化、智慧化,促进馆藏资源、展览的共享交流。

  叶海鹏 姚敏

  新闻+

  白象塔坐落在瓯海区南白象街道,原塔建成于1115年(北宋政和五年),因长期受风雨侵蚀濒临倒塌。1965年,文物部门将该塔整塔拆除,并在塔夹墙里意外抢救出大批文物,其中包括彩绘泥雕塑、木雕像、漆器等珍贵文物一千多件。两尊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彩塑观音菩萨像,以“国宝”身份成为浙江省博物馆和温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此外,2000年温州博物馆展出一颗在小木塔内发现的舍利子,消息一经公布,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该座小木塔发现于1965年,当时在整理出土文物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小木塔内有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