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文化艺术  ->  文艺动态  -> 正文文艺动态

让“活起来”的文物讲好故事

——写在温州博物馆历史厅新陈列展览开放之际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7日 来源:温州日报

  明天,温州博物馆历史厅——“温州人——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故事”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温博“温州人——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故事”基本陈列在经历了十年的周期后,于2015年正式启动提升改造。2017年1月21日完成提升改造并对外试开放。

  让文物活起来,让丰富的馆藏文物尽可能的“出场”,以物鉴史,串联起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内在联系,用文物讲好“温州人”的故事,用活态新颖的手法让展览鲜活起来。这是历史厅启动改陈的宗旨。如今,观众在有限的时空穿越中,感受东瓯宏阔的文化气场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历史对话。

  改陈提升,讲好温州故事

  元代王振朋的《江山揽胜图》在三维还原人物动态、大型独木舟进行悬吊中立体呈现。新发掘孔庙遗址照片与建筑构件在柔和的聚光灯下熠熠生辉。民国时期中西结合的建筑复原一个个历史场景……置身温州博物馆历史厅,文物无比贴近,历史便是一种活态。

  温博历史厅改陈提升,既是一场历史传承之旅,又是一次精神文化的升华。

  温州博物馆于1958年在江心屿兴庆寺旧址上建馆。由于时代的局限,并没有完全发挥利用文物与展示功能空间,大量征集与出土的文物只能庋藏于库房中。

  21世纪初,温州博物馆新馆在世纪广场西侧落成。2004年,以基本陈列“温州人——一个生存与开拓的故事”领衔的五大展厅完成布展正式对外开放。当时,作为全省最具规模的地级博物馆,不仅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引领潮流,而且用丰富的文物藏品资源诠释了新时期文物陈列的新理念,在硬件与软件上都成为全国地级博物馆的成功范例,曾获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最佳设计奖。

  然而,随后十年,国内迎来了新一轮博物馆建设高潮,各大博物馆陈展中出现了新手段、新成果、新理念,尤其是博物馆功能定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博物馆的真正价值,不再以拥有多少馆藏为唯一标准,而是转移到如何用馆藏文物传播文化,以史鉴今,启迪后人发挥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的这一标杆上来。

  “为了展现历史,我们不遗余力。”温博副馆长高启新介绍道,博物馆的职能应“以人为本”。展览中,必须不断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沉睡在库房中的文物多多“苏醒”,让不会说话的文物多多“流动”,让它们“活起来”。此外,温州博物馆与全国新建博物馆相比,其中的差距已突显出来,特别是基本陈列已无法适应时代与观众的要求,尤其是在学术研究新成果运用、博物馆功能的智慧化以及陈列展示手段多元化上急需改造提升。

  2015年,历史厅提升改陈正式启动。有关部门多次召开改陈文本及设计方案审定会议,邀请专家进行讨论修改。

  作为一个基本陈列,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全方位用实物来诠释温州的历史文化?如何在陈列中体现重点兼顾亮点又要理清叙事,最终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统筹兼顾?如何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对温州文脉有一个全景式的印象?

  必须对温州5000年文明史发展时间轴进行了合理的整合与规划,以通史的经线与断代的纬线进行合适的空点线面布置,力求通过历史发展、文脉传承、人文精神等精髓塑造出“温州人”这一特色群体的故事百态与整体风貌。

  闭馆修整,为的就是讲好温州故事。

  共享文物,打造活态展厅

  瓯居海中、一郡之巨会、一片繁华海上头、海涌波澜、敢为人先。展厅以温州5000年文明史发展为时间轴,依照通史的纵线划分出这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易于接受领会。

  其中,温州历史发展最为重要,文物最为集中的展示空间莫过于第三单元(从隋唐至明清)。该单元以一片繁华海上头开篇,展示大量近代来在温州出土的珍贵文物,如华盖山城墙遗址发掘的城砖、鹿城人民路水仓组团工地出土的金银器、永嘉县下嵊乡山下村出土的金银器窖藏等。此外,还有大量新征集入藏的文物,如从海南征集的温州海防营汛图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架文物(含)1300余件(改陈前为800多件)中,大量为一级文物,博物馆仅有的两件国宝级文物北宋彩塑菩萨立像和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也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展示空间里。此外,新征集文物和考古新发现占300多件。如2005年在市区信河街、百里坊一带出土的带有铭文的宋代漆器,市区人民路出土的宋代金叶子(货币)、潘桥出土的宋皇亲赵子游的墓志铭等。

  文物增强厚重感,科技亮出时尚感。

  历史厅在布展中运用国内前沿新科技,在原材料、设施、灯光使用上均做到绿色低碳环保,以便达到节能、时尚、简约、有内涵的效果。“这个历史厅融入的科技水平,目前在国内比较先进。”浙江省装饰有限公司设计师方晨羽表示,在展线上,将立墙式通柜、独立柜、组合柜、贴墙矮柜及挑台等组合使用,灵活多变。进行布展时,根据文物的内涵、出处、形状进行分类组合,再辅之以情景再现、观众体验、虚拟现实等设计方法,使展陈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在展览内容上,以最新的展陈理念为指导,运用大量新的辅助表现形式,如艺术品、多媒体、模型、屏幕动态人物等,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效果。

  于是,在永嘉建郡大型情景再现中,北斗七星穹顶天幕,对应地面倚江、负山、通水的古城,配合投影形象生动的诠释,,使中国古代堪舆学典范的温州山水斗城在观众面前格局一目了然;元代王振朋的《江山揽胜图》三维还原人物动态,形象逼真,艺术特效呼之欲出;东晋大型独木舟悬吊空中,立体呈现;红色浙南木刻板画化身抽屉式艺术……

  公共文化,积极服务于民

  “接地气”是原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陈官忠此前对该展厅的评价。简单、中肯又令人感同身受。

  “有东西可看,而且好看。”市民华怀庆坦言,站在展厅的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就能观赏到不同的陈设。

  “设计特别人性化。屏幕动态、投影等形式不仅高科技而且更贴近生活。”市民王帆说。

  “在这里能看到华盖山城墙遗址发掘的城砖、鹿城人民路水仓组团工地出土的金银器、永嘉县下嵊乡山下村出土的金银器窖藏、白象塔出土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等大量近代来在温州出土的珍贵文物,十分难得。”文物爱好者林白兰乐在其中。

  历史厅在过去几个月的试开放期间,赢得一片掌声。

  温州资深文物专家、原温州博物馆馆长金柏东认为,原来的历史厅基础较好,改陈严格意义上讲,要求比较高,必须有所突破。这次改陈提升基本达到以历史文物为主线,场景为辅线的目的,有几个点抓得特别好。比如,用温州青铜体现商周时期温州文明的开启。另外,海上丝绸之路这块的开辟切合大主题,既有地方特色又放眼全局,充分体现了温州在那个时期的重要地位。

  让“躺”在博物馆的文物、让“沉睡”的古迹都“活”起来,充分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让其内藏的价值发挥作用,服务于民。温博历史厅做到了。

  完善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全面梳理馆藏文物,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继续制作、引进高水平的精品展览,不断丰富展陈内容,这是温博历史厅一直在做的。温博馆长王亦武说,今后将加大创意产品开发力度,充分依托馆藏资源,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放水平和质量,多向公众提供免费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华晓露/文  刘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