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全方位提升温州在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8日 来源:温州日报

  去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以上海为龙头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正在迅速崛起,将成为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形成更加宽广的国际化平台。今年6月,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温州被列入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迎来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温州要牢牢把握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必须充分认识自身在长三角城市中的地位,科学定位发展目标,立足创新思维,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合作双赢的突破点,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温州在长三角城市中的地位和优势

  长三角城市群包括江苏9市、浙江9市、安徽8市和上海市。从各项经济和社会指标情况看,在长三角城市中,温州综合实力处于中等偏上位次。温州作为长三角新扩容城市,必须把握在长三角城市中的地位,以及长三角城市的发展新趋势。

  综合经济实力居长三角城市前列。长三角城市总体实力强,但是城市发展差距较大。27个城市按经济总量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的城市,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市,6市经济总量占全部长三角经济总量的54.0%;第二层次是生产总值在5000亿元至1万亿元的城市,从高到低依次为南通、合肥、常州、温州、盐城、扬州、绍兴、泰州市;第三层次是生产总值低于5000亿元的城市,包括台州、嘉兴等13市。2018年温州生产总值6006.16亿元,在长三角城市中居第10位;一般公共财政收入547.6亿元,居第10位;城乡居民收入46920元,也居第10位。这表明,温州是长三角地区的十大城市之一。

  民营经济优势明显。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民营经济的贡献度基本上达到了“98999”,即贡献了90%的税收,83.9%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91.5%的工业增加值,92.9%的就业人员,99.5%以上的企业数量。温州民营经济机制灵活,紧贴市场经济,在长三角城市中具有比较优势。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资源要素、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工业经济比较完善。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轨迹,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阶段,目前长三角中心城市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温州产业结构以轻型工业为主,门类比较齐全,发展基础扎实。2018年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6.24亿元,居长三角城市中游位次。

  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大。“配第-克拉克定律”认为,发达国家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也预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居主要地位。在长三角城市中,已有半数以上城市进入服务业领先发展的阶段,温州是其中之一。2018年,温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3484.88亿元,在27个城市中居第10位,占GDP比重58%,比重仅低于上海(69.9%)、杭州(63.9%)和南京(61.0%)。温州在发展区域医疗、健康养老、投资置业、空港经济、教育、旅游、智慧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方面,都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辐射能力。2018年长三角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00.82亿元,占全国18.5%。其中,温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7.11亿元,居长三角城市第7位。

  “多元经济”发展后劲足。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相比,温州生态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多样,旅游资源丰富,是温州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近五年来,温州境内外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均在15%以上;2018年初步核算,全域旅游增加值514.27亿元,占GDP比重达8.6%,高于全省平均0.8个百分点。2017年,温州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957.52亿元,占GDP比重17.7%,同比增长9.4%

  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对温州发展的启示

  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规律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块状崛起”现象已被一体化发展所取代,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其成功的经验值得重视。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由于地理、交通和人际关系的因素,区域内资源的充分合理配置,会大大减少经济增长的代价和成本,从而提高区域发展的整体效率。我市要依托长三角经济圈,科学定位产业升级的方向,以长三角城市的先进制造业优势,对温州产业结构进行改造提升。积极融入长三角的交通、市场、信息、金融、环保等平台,对温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前瞻性规划。

  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长三角先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充分引进与吸收外来高新技术,加大自主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区域产业层次,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苏州市以“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培育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集成电路、信息技术等十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充分借鉴长三角先进城市的经验,充分引进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自主开发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同时立足温州实际,致力产业链创新,倒逼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提升。

  经济外向化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事实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经济外向化,主动引进国际大资本,为长三角先进城市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如上海深化对内对外的开放联动,着力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杭州提出继续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宁波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我们应充分认识经济外向化的重要意义,把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参与国际分工结合起来,推动区域性产业向国际产业发展,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温州深度融入长三角的建议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战略定位,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主动寻求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旅游、信息、环保、信用、区域规划及自主创新等方面合作,逐步突破当前区位条件边缘、综合实力偏弱、工业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等薄弱环节,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提升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温州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

  一是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温州城市形象。国家对长三角的战略定位,无疑将为长三角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温州要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借梯登高,借力发展,为温州能够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组成部分奠定基础。从实质意义看,温州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温州经济的活动空间,给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和优化创造更大的空间和周旋余地,这正是温州亟须解决的瓶颈问题。

  二是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协作,提升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优势。经济一体化预示着区域分工、经济资源配置的调整与重新组合。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地区将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温州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机制灵活、块状特色经济等比较优势,下决心通过产业重整、企业重组、管理重构,积极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创新体系的分工合作,联合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在长三角经济互动中不断提升温州产业层次。

  三是提高经济国际化程度,形成经济多元化增长格局。一方面我市应努力做好“引进来”文章,以积极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要充分认识国际大资本在先进技术、规范管理及国际市场资源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外资参与产业层次、技术层次与管理层次的提升。要把引进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通过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传导性和行业带动性,推动整体技术进步与产业创新。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应积极做好“走出去”文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产品销售中心,并在项目审批、出口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与保障。要进一步发挥温州贸易出口的优势,主动对接国际市场,不断提高企业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在国际市场分工中进一步提升层次。

  高顺岳

  作者系温州市统计局副局长、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