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宣传动态  -> 正文宣传动态

全市宣传思想工作比学赶超活动走进泰顺、苍南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4日 来源:温州宣传网

  1月11日,“学标杆、抓落实”全市宣传思想工作比学赶超活动考察团走进泰顺、苍南,围绕“文化温州”建设,观摩走访了泰顺石雕艺术学校、石雕精品馆、泰顺石主题文化公园,苍南谢云旧居、大渔乡贤文化园、金乡镇卫城文化客厅等项目,两地在推动“文化温州”建设中打造的一批特色项目为全市创出了经验,打出了样板,得到了考察团的肯定和点赞。

  泰顺石文化创意街

  泰顺围绕“泰顺石”文化产业,展示了一园一校一馆一街一景,苍南围绕“社会力量办文化”,展示了今年新打造的三大文化阵地,主题突出,亮点纷呈:

  一是项目有特色。泰顺的泰顺石文化创意街、石雕艺术学校、主题文化公园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文化挖掘、品牌宣传等方面,覆盖了产业链的各个重要环节。苍南的三个点,风格各不相同,谢云旧居有故事,大岙村文化礼堂有乡愁,卫城文化客厅有品位。

  二是机制有创新。泰顺在人才培育方面,通过制度、机构、平台的创新,把人才打造成了一种产业优势。泰顺石雕艺术学校,能聚焦一个产业,通过社会共建,积极培育石雕创作、鉴赏、营销各个环节的人才。苍南的“社会力量办文化”针对文化礼堂、文化驿站、文化园、文化客厅等不同类型的文化阵地,创出了多种运作模式,形成了由政府主导、民间助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在了全市前列。

  三是推进有力度。泰顺围绕“泰顺石”把一整条产业链做全、做活、做亮,一年创造了1.65亿的产值,打造了“中国石雕小镇”,走出了点石成金的产业发展新路子。苍南以“政府主导,民间助力”为模式,在建好文化阵地的同时,还成立了城市文化客厅服务中心,集聚了13家各类业态丰富的公益、公共文化机构,作为政府的补充,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

  泰顺石主题文化公园

  2018年是市委宣传部开展比学赶超活动的第三年。经过这三年的坚持不懈,比学赶超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工作常态贯穿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指出,从这一轮的比学赶超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有几个特点:

  主题更鲜明。每一次的比学赶超都有鲜明的工作主题,先后开展了以“墨香温州”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引领、基层网络综合治理、文化温州建设等主题活动,每一次比学赶超活动都是一次专题现场会,也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经验交流会。

  竞争更激烈。这一轮的比学赶超活动在方式上作了较大的调整,不再一一走进每个县(市、区),而是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在某项重点工作中示范性、带动性、引领性比较强的县(市、区)开展活动。

  难度更大。不仅要“比速度”,看谁率先探索出面上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还要“比力度”,看谁真正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打造出一批可看、可学的项目。

  成效更明显。三年来,通过比学赶超活动这个载体,有力地激发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全市宣传干部的干劲更足了,创先争优的氛围更浓了,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

  谢云旧居

  大渔乡贤文化园

  本次比学赶超活动以“文化温州”建设为主题,胡剑谨部长结合泰顺、苍南两个地方的做法,围绕文化产业和社会力量办文化,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万亿级产业。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要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达944.6亿元,即将迈入千亿级产业行列。重点要把握三个方面:

  一要搭建大平台。平台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依托。文化产业要高质量发展,要重视在平台建设上下足功夫。谋划站位要高。一个平台的打造,不能只局限于服务当地的文化产业需要,要从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视角来谋划。内容功能要全。像泰顺石文化创意园,覆盖了原石供应、人才培育、研发设计、工艺创作、产品营销、宣传展示、品牌推广等一整条环环相扣、层层对接的产业链。宣传力度要大。一个平台要有影响力,文化产业要有竞争力,宣传力度一定大。

  二要开拓大市场。重点要冲破文化产业在地域上、内容上、传播方式上的发展限制,把市场做大做强。在地域方面,要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在内容方面,要推动文化产业“融进来”。做好“文化+”的文章,把文化产业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和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生态旅游融合起来。在传播方式上,要推动文化产业“搭上网”。要用好用足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平台,开拓市场。特别是非遗等传统优秀文化产业,要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激活生命力。

  三要培育大企业。在企业的培育上,还是要从政策扶持、项目引进、平台打造等方面继续下功夫,特别是比较成熟的轻工业,要有针对性对企业进行引导,推动企业从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转变。在人才的培育上,要注重人才的梯队型培养和储备,既要抓好文化产业骨干和拔尖人才的培育,也要抓好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还要重点抓好文化产业后备人才的储备。

  第二,要大力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办文化,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既要抓引导,也要强扶持。我们既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成为政府的补充,同时也要注重扶持和激励。

  二是既要降门槛,也要强管理。要着眼群众的文化需求,降低社会力量办文化的门槛,把更多的领域开放给社会力量参与进来,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资金、人才、技术等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文化发展中来。另一个方面,也要强化管理,更多地从“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

  三是既要重效益,也要强保障。一方面,要让社会力量办文化有回报,形成社会力量办文化的良性循环。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演艺市场、文化项目尤其是文化旅游项目,对社会力量,我们既要“鼓好劲”“引好路”也要“扶上马”,做好后续的服务和管理,这样才能走得更好、更远。